找到相关内容97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距今2000多年 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

    因果报应、佛法威力的佛教思想。至北朝晚期的故事画逐渐地民族化,则渗透进中国传统的忠君、孝悌、仁爱、和顺、父子恩等的儒家思想。故事画的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有主体式单幅画,以一个画面表现故事的一个典型情节;...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863446.html
  • 从中国佛教看中国文化的走向

    ,即与其鼓励深入世间,参与生活,珍重人生,完善人生有关。由于形成的一些特色,也与外来佛教不全相同,例如强调众生平等,慈悲仁爱,豁达宽容,自由洒脱等就是。  三  我认为,上述的多神主义、民本主义和贵生...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4064122.html
  • 佛教怎么看待战争?

    皆乐生惧死,所以有时候杀戮、战争,不易求得和平,反而是牺牲、仁爱、慈悲、忍辱,方能得到永久的和平。好比为人处事,人我之间相处若不和谐,是无法得到友谊,只有徒增怨恨罢了。反之,若能爱我们的敌人,尊重他、...

    星云大师

    佛教怎么看待战争?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2764429.html
  •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

    促成心识的转变而达到解脱。   (四)以大乘菩萨的慈悲济世的精神关怀人生,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慈悲或大慈大悲是大乘佛教和菩萨之道的至高道德理念。大慈大悲的理念既与中国传统道德的仁爱、惠民等有一致之处...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1564458.html
  • 佛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直接用儒家的仁道诠释大乘菩萨行,以行仁爱人贯穿于佛教的全部修习,并号召王者作为佛教施行仁政的世俗信徒。至于用佛教的“五戒”,附会儒家的“五常”,用佛教的“十善”补充儒家社会伦理的欠缺,用因果报应充实“...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4164593.html
  • 构建“人文佛教”平台——深圳弘法寺努力探索和践行现代管理模式

    。深圳市弘法寺义工护法团还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干人海上大型放生活动,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华严法会强调弘法利生,提升信众的慈悲仁爱之心;水陆法会强调普度众生,推广佛教的平等理念;佛七禅七强调纯正道风,引导...

    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3664712.html
  • 惠能生平事迹考述

    不知所之。由此也可看出,惠、慧二字在古文中虽可通用,字义上却是有差别的,惠为仁爱、恩惠,可以引申出惠济、惠施等义,慧为聪明、智慧,具体用于惠能的名字,若按照佛教的解释,当以“惠&rdquo...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3764936.html
  •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对象不起区别的绝对平等的慈悲,是体悟真如平等的空理而生起的慈悲。   慈悲是佛教的特殊理念,它与有些流派提倡的仁爱、博爱相通又不尽相同,慈悲是不受等级、阶级的限制的,也是排除狭隘的偏私性的。佛教的慈悲...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4365234.html
  •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其反面即是慈悲和平;三、对于一切学问,须以广大的智慧求充分的了解,不局于一隅,自作愚痴。这是从消极边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不残段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是礼;不...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2565282.html
  •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重视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素养。  1、要鼓励宗教界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宗教大都主张仁爱、慈善、和平,中国各宗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和传统。如佛教倡导和谐、和平的思想,其核心理念...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1765503.html